第165章 报纸-《清穿之天作之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康熙好面子,也因为在汉人多的土地上当家不够自信,每当有灾祸时,他总会下令减免,甚至全免当地的粮食税。

    戈柔给他的这等卷宗上记载的这些地方,那么年份康熙还记得自己全免了当地的赋税,可当地百姓仍旧交了不下于往年的赋税。

    这样的事情戈柔只查了就近的几个地方,这还都是些比较繁华的地方,在偏远苦寒之地,政令不通,百姓如何生存,其实全赖当地官员的一句话罢了。

    当官的有良心,百姓日子好过些,当官的没良心,百姓日子也就艰难些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这算是常态。

    康熙未必不清楚,只是水至清则无鱼,想要人人都是大清官,哪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只是亲眼看到这些例子,触目惊心,还是忍不住心惊,这些人真是胆大。

    “皇阿玛,儿臣说句胆大妄为的话,自古以来,朝代更替,虽然有帝王无能不作为,但是跟政令不达也不无关系,很多末代王朝,农民起义,为何会农民起义?再笨的帝王也知道把底层百姓逼急会出事的,可还是有,无非就是那些用来安抚民心的银子被贪了……”

    戈柔说了许多,不是什么深刻的大道理,到句句都是实在话,康熙听进去了。

    是啊!自古以来,政令不达一直都是问题。

    当官的贪。

    朝堂上谁贪?

    谁大贪?

    谁小贪?

    康熙不能说一清二楚,可以说也能把握五六分,但是知道又如何,难啊!

    他不能全都处理了,也没那么精力去查那些事。

    “皇阿玛,儿臣想要做的这个官报,若是做成了,还真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。”

    随即,戈柔把她关于报纸的设想说了一番。

    说实话,听起来就知道琐碎事不少,但是很有可行性。

    最后戈柔还说:“……若是官报做的好,以后还可以在开民报,官报是朝廷对百姓的发声,民报是百姓对朝廷的声音,天下需要官员来治理,官员不仅需要朝廷监察,最应该由百姓监察,涉及百姓利益,小贪容易逃过去,真要是大贪,总有聪明人能够发声让朝廷知道。”

    康熙彻底明白了她的意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